企业如何参与碳捕集技术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长三角海上CCUS产业联盟成立 - H5环球视角

最近看到长三角海上CCUS产业联盟成立的消息,说实话,这种由龙头企业牵头、多方协同的模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不过很多企业可能会困惑:我们既不是中海油这样的能源巨头,也不是高校科研机构,到底该如何参与到碳捕集技术这个领域中来呢?其实参与方式比想象中要多得多,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。

企业如何参与碳捕集技术?

从产业链中寻找切入点

碳捕集技术其实是个相当长的产业链,从前端的捕集设备制造,到中端的运输环节,再到末端的封存利用,每个环节都有企业可以参与的空间。就拿设备制造来说,有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转型生产二氧化碳分离膜、吸附剂等核心材料,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转型方向。我认识的一家化工企业,去年就把部分产能转向生产胺类吸收剂,现在已经成为CCUS项目的重要供应商。

运输环节更是大有可为。中远海运加入联盟就很有意思,毕竟二氧化碳的运输需要专业的储运设备和技术。其他物流企业其实也可以考虑这方面的业务拓展,特别是那些原本就从事危化品运输的企业,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,转型做二氧化碳运输相对容易。

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投入

说到资金投入,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有大企业才玩得起。但实际上,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参与碳交易市场来间接支持CCUS发展。去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量就达到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成交额超过100亿元。企业通过购买CCUS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,既能完成减排任务,又能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,一举两得。

技术合作方面,长三角联盟这种模式真的很值得借鉴。中小企业虽然研发实力有限,但可以主动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对接,把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技术难题提出来,共同开展研发。比如有家建材企业就和高校合作,研究如何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用于混凝土养护,既解决了二氧化碳的利用问题,又提升了产品性能。

政策红利要抓住

不得不说,现在的政策环境对企业参与CCUS确实很有利。除了税收优惠,还有专项资金支持。去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管理办法》,明确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。企业如果能及时了解这些政策动向,提前布局,说不定就能抢占市场先机。

说到底,参与碳捕集技术不一定非要搞大投入、大项目。从自身优势出发,在产业链中找到合适的位置,哪怕只是提供某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或服务,都能为这项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。毕竟,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。

《企业如何参与碳捕集技术?》有9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