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最新报告,说实话我内心挺不是滋味的。全球面临饥饿危机的人口数字竟然已经达到了3亿1800万,这比2019年翻了一倍还多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就在这么多人急需帮助的当下,人道援助资金却在持续缩水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际援助议题的人,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
捐助国政策转向的影响
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大幅削减对外援助,这可真不是小事。要知道,美国一直是世粮署最大的捐助国,它的政策转向直接影响了整个国际援助格局。更糟糕的是,这种削减似乎形成了一种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,其他主要捐助国也纷纷跟进。说实话,这种连锁反应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人道援助雪上加霜。我有时候真的想问,难道这些国家都忘了“达则兼济天下”的道理吗?
全球经济形势的连锁反应
说起来,这几年全球经济确实不太景气。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乏力,加上通货膨胀压力,很多国家都在紧缩预算。但是,把削减的刀子挥向人道援助这块,我觉得实在不太明智。世粮署预计2025年资金将同比减少40%,从100亿美元直降到64亿美元——这个数字背后是多少条生命啊!而且你要知道,现在的情况是冲突、极端天气和经济不稳定三重危机叠加,这不是雪上加霜是什么?
援助疲劳现象的蔓延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现在提到国际援助,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“怎么又要捐款”。这种“援助疲劳”现象确实在蔓延。长期的危机、频繁的募捐,让公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麻木感。但是,我们是否想过,对于那些每天面临饥饿威胁的人来说,这种疲劳可能就意味着生死之别?世粮署现在只能计划援助1亿1000万最脆弱人群,这还不到需要帮助总人数的一半,想想都觉得心酸。
说到底,人道援助资金的持续减少是个复杂的问题,既有政治因素,也有经济考量,还涉及公众心理。但看着报告中提到的“加沙和苏丹部分地区正在发生饥荒”这样的字眼,我真心觉得,我们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了。毕竟,在21世纪的今天,让任何人死于饥饿都是不可接受的。
看到这个数字真的很难过,3亿人挨饿太可怕了
美国带头削减援助确实影响很大,其他国家也跟着学坏了
40%的资金削减会让多少人吃不上饭啊…
现在经济不好,但也不能不帮最需要帮助的人吧
又要捐款?虽然有点烦,但想到饿肚子的人还是不忍心
😔这些政客整天喊着人权,关键时刻却装看不见
世粮署只能帮一半的人,另外一半怎么办?
建议公开资金使用明细,这样大家捐得也放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