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最近中日外交官们严肃的表情和那句“当然不满意”的表态,说实话,我心里直打鼓。外交磋商这玩意儿,有时候就像在走钢丝——表面上是彬彬有礼的对话,底下却暗流涌动。记得去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,中日贸易额高达3714亿美元,可政治上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让这些数字打水漂。就拿这次来说,高市早苗的“台湾有事”论和薛剑总领事的“斩首论”这么一来一回,直接把两国关系推到了悬崖边上。
磋商桌上的真实较量
我特别注意到金井正彰在磋商中提到的1972年《日中联合声明》,这可不是随便抛出来的。这份文件就像中日关系的“定海神针”,但现在的问题是,双方对这份文件的理解似乎出现了偏差。日方强调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”,却又要保留与台湾的非官方往来,这种微妙的平衡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越来越难维持。说实话,这种既要…又要…的外交辞令,在现实政治中往往显得苍白无力。
历史阴影与现实困境
有时候我在想,中日关系就像个永远在修复中的古董瓷器——表面上修补得再完美,裂痕始终都在。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导致中日贸易额骤降6.5%,这次台湾议题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恐怕会更严重。日本企业界的朋友私下都说,他们最怕的就是这种政治风波,毕竟中国市场的分量摆在那里。但话说回来,地缘政治的考量往往会让经济理性退居二线,这真是个令人无奈的悖论。
看着船越健裕和吴江浩即将举行的会谈,我不禁想起丘吉尔那句老话:“吵吵总比打打好”。外交磋商至少让双方还能坐在一张桌子上说话,这本身就是个积极信号。但要说单靠几次磋商就能化解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?恐怕谁都心里没底。毕竟,在台湾这样的核心利益问题上,双方的回旋余地都相当有限。或许,我们现在能期待的最好结果,就是通过持续对话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,毕竟谁都不想看到两个亚洲巨人真的撕破脸。
这文章写得太真实了,中日关系真是又爱又恨啊!
外交辞令听着体面,实际火药味都快溢出来了🤔
能不能别老拿台湾当筹码?生意还做不做了!
3714亿美元的贸易额说没就没?日本企业估计睡不着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