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皇为何逃脱战争审判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中国官媒:天皇逃脱战争审判 日本军国主义未被彻底清算 - H5环球视角

说到天皇为何能逃脱战争审判,这事儿确实挺耐人寻味的。记得几年前看过一份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,里面详细记录了麦克阿瑟与昭和天皇的会面——那位号称要”改造日本”的盟军最高司令,面对天皇时居然用上了”陛下”这样的尊称。这种微妙的互动背后,其实暗藏着美日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政治交易。

被刻意保留的天皇制

说来你可能不信,当时美国占领军内部其实分成了两派。一派坚持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,认为他作为国家元首难辞其咎;另一派却担心,如果把天皇送上审判席,整个日本社会可能会陷入混乱。最终,麦克阿瑟给华盛顿发去了一份著名电报,里面直白地写道:”把天皇当作战犯起诉,需要增加至少100万驻军,并做好长期占领的准备。”这份文件如今还能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到,字里行间透着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考量。

我翻看过东京审判的庭审记录,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:裕仁天皇的名字在起诉书中一次都未出现。反倒是那些曾经的内阁大臣们,在法庭上都不约而同地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,刻意回避提及天皇的决策作用。这种默契,现在看来绝非偶然。

被掩盖的历史真相

最近几年,随着更多史料公开,我们发现昭和天皇在战争中的角色远比想象中重要。比如1937年批准进攻南京的御前会议记录,还有1941年对美开战的最终决策,天皇都亲自参与了关键讨论。日本学者中村政雄的研究显示,在偷袭珍珠港前,天皇甚至仔细询问过作战计划的每个细节。这些事实与”傀儡天皇”的传统说法相去甚远,你说是不是?

更让人唏嘘的是,这种刻意的”遗忘”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现在的日本年轻人,很多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祖父辈在战争中具体做了什么。我去东京某大学做交流时,发现他们的历史教科书对战争责任的描述含糊其辞,几乎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少数军国主义分子。这种历史认知的断层,某种程度上正是当年那场政治交易留下的后遗症。

话说回来,历史没有如果。但我们不妨设想,如果当年天皇接受了审判,今天的东亚格局会不会有所不同?至少,那些至今仍在影响地区关系的历史问题,或许能有个更明确的说法。可惜啊,政治总是优先考虑现实利益,历史正义有时就得让步。

《天皇为何逃脱战争审判?》有5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