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运河的生态复兴之路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|千年水运承古今

站在杭州运河边,看着碧波荡漾的水面,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因为工业污染一度变成”臭水沟”。说实话,运河的生态修复之路走得并不轻松。记得去年采访一位老船工,他说上世纪90年代运河水黑得像墨汁,路过都得捂着鼻子。但现在,你能看到白鹭在水面翩跹,沿岸的垂钓者悠闲地守着鱼竿,这种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。

千年运河的生态复兴之路

运河生态修复的艰难起步

生态修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2007年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时,光是清淤就清理出近200万立方米的淤泥。更棘手的是,运河沿岸仍有大量工厂和居民区,治污必须从源头抓起。我记得当时环保部门的朋友说,他们花了整整三年时间,才完成了沿岸200多家企业的排污整治。这种治本之策虽然见效慢,但确实让运河重获新生。

生态与文化的完美融合

现在的运河沿岸,你不仅能看见生态湿地,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。就像杭州拱宸桥段,那里修复后的古建筑群与新建的亲水平台相得益彰。每到周末,市民们在这里散步、骑行,外地游客坐着水上巴士游览,运河真正成为了”人民的运河”。这种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,或许正是大运河最动人的地方。

说实话,看着运河现在的景象,我常常在想:我们是否低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?运河的生态复兴不仅改善了水质,更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。那些重新开张的老字号商铺、修复的古码头,都在诉说着运河的新生。这种改变,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生态智慧。

如今的运河,每年能吸引超过5000万游客,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。生态修复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改善,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沿岸的文创产业、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,这不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印证吗?说真的,看到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,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人人避之不及的污染区呢?

运河的生态复兴之路还在继续。从北京通州到杭州拱宸桥,每一段运河都在书写着自己的绿色故事。这些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有决心,有智慧,我们完全可以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。毕竟,保护好这条千年运河,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生态家园。

《千年运河的生态复兴之路》有7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