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津潍高铁控制性工程滨东黄河特大桥建设顺利推进

看到津潍高铁滨东黄河特大桥的箱梁预制工程顺利收官,不得不说现在的桥梁建设真是越来越智能了。特别是文中提到东营制梁场创新采用BIM技术这件事,让我想起去年参观过的几个大型基建项目——那些密密麻麻的钢筋在电脑屏幕上被拆解成三维模型的样子,简直像在看科幻电影。说实话,这种数字化手段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印象中尘土飞扬的工地现场。

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?

BIM如何让桥梁建设更精准

记得有次在施工现场,工程师给我演示了BIM系统的碰撞检测功能:把钢筋模型与预应力管道模型叠在一起,系统立即标出了三处空间冲突点。这要放在传统施工中,恐怕要到混凝土浇筑时才会发现,到时候返工成本可就大了去了!滨东黄河特大桥使用的智能张拉设备,其实也是通过BIM模型的数据来精确控制每根钢绞线的张力,误差能控制在±1%以内——这个精度,老师傅单凭手感是绝对做不到的。

数字孪生带来的管理变革

更让我惊讶的是,现在大型桥梁项目都在搞“数字孪生”。就像滨东黄河特大桥,他们在云端复刻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数字镜像。监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调取任意榀箱梁的实时数据,连混凝土入模温度这种细节都一目了然。有次看到系统自动预警某块模板的位移量超出阈值,施工队立即调整,避免了一次可能的质量事故。这种全程可追溯的监管模式,是不是比传统的人工记录可靠多了?

不过要说最实用的,还得是BIM在协同作业中的表现。设计院出的模型,施工单位直接导入到自动化浇筑系统,连图纸都不用打印了。听说东营制梁场通过这种无缝衔接,把单榀箱梁的预制周期缩短了15%。现在想想,当年建港珠澳大桥时要是有这么成熟的技术,说不定能省下更多时间呢!当然啦,新技术推广总会遇到阻力,有些老师傅开始也不习惯对着屏幕比划,但亲眼见过BIM避免了几次施工冲突后,现在都变成忠实用户了。

看着滨东黄河特大桥即将转入桥面系施工,我不禁好奇他们会不会把BIM技术延续到后续阶段。毕竟钢护栏安装、无砟轨道铺设这些工序,同样需要毫米级的精度控制。要是能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,那对中国桥梁建设行业来说,可真算得上是个里程碑了。

《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?》有3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