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快讯 |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合龙

本文核心洞察
长江上空再添钢铁巨龙!11月22日,湖北燕矶长江大桥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合龙,创下悬索桥建造史上罕见纪录。这座横跨鄂黄两地的大桥,在航空限高与长江通航的双重制约下,主塔高度被压缩至184米,却实现了1860米主跨的"一跨过江"壮举。建设者用四根不同垂度的主缆编织出创新结构体系,破解了千米级悬索桥1:15垂跨比的世界级难题。当钢桁梁在江风与温度变化中精准嵌入卡槽,武汉都市圈"公铁水空"综合交通网就此打通关键一环。未来,这条上层跑高速、下层通城市的立体通道,将使鄂州至黄冈的车程从1.5小时骤降至15分钟,为花湖机场国际物流枢纽装上动力引擎!
— 本内容由 H5环球视点对原文进行分析和提炼,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核心信息,观点仅供参考,请以原文为准。

  11月22日上午,随着最后一段巨型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,由湖北交投投资、中交二航局和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湖北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,长江武汉段再添一道“飞虹”。

环球快讯 |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合龙

  燕矶长江大桥横跨鄂州、黄冈两地,采用“一跨过江”设计,项目全长约26千米,大桥主跨1860米,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,设计时速100公里,下层为四车道城市快速路,设计时速80公里。

 11月22日,湖北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。(葛利龙 摄/新华社发)

  因上受花湖机场航空限高影响,下要满足长江通航需要,燕矶长江大桥主塔高度仅184米,垂跨比也达到了千米级悬索桥中前所未有的1:15。为解决这一结构难题,建设团队采用不同垂度四主缆双层悬索桥结构体系,其同侧主缆高度、长度、垂度均不同,以此分散荷载,并提高桥梁的稳定性,且优化了索鞍及主缆规模,使主缆受力更合理。

  燕矶长江大桥所在江面宽阔、水文条件复杂、四主缆钢桁梁吊装精度要求高。“为保障大桥顺利合龙,我们精确计算温度、风力等环境因素对钢桁梁形变的影响,最终钢桁梁以毫米级的精度平稳嵌入预定位置,南北两岸顺利‘牵手’。”中交二航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罗航说。

  11月22日,湖北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。(陆落义 摄/新华社发)

  作为串接湖北省鄂州和黄冈沿江发展轴、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的重大交通项目,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,将进一步强化鄂州、黄冈两市的经济交通联系,完善武汉都市圈的“公铁水空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(记者熊琦)


【H5编辑部声明】

本文内容由H5环球视点编辑部基于外部资讯源编译整理。我们致力于提供客观、准确的环球动态,但不对原文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作任何保证。文章观点仅供读者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。

责任编辑: H5编辑部

《环球快讯 |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合龙》有25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