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当我得知舒淇要当导演时还挺惊讶的。毕竟她在演员这条路上已经走得那么成功,何必再从头开始?但看完《女孩》后我明白了,这不仅仅是转型,更像是一次情感的必然释放。侯孝贤那句”从你最想说的故事开始”,看似简单,实际上点醒了舒淇内心深处的创作冲动。这让我想到,有时候最好的创作指导,往往不是技巧性的建议,而是这样直指人心的点拨。

侯氏美学的潜移默化
你看《女孩》里那些细腻的日常描写——父亲醉酒的场景,小丽躲在衣橱里的细节,还有发廊里母亲工作的片段,这不就是侯孝贤式的叙事风格吗?侯导最擅长在平凡中见真章,把生活的质感原原本本地呈现在银幕上。舒淇显然深得其中三昧,她把童年记忆中的基隆街景、家庭氛围都拍得那么真实可信。特别是小丽和转校生莉莉的互动,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被捕捉得恰到好处,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,简直和侯孝贤导演的《童年往事》《风柜来的人》一脉相承。
有意思的是,舒淇并没有简单模仿侯导的风格。她在采访中提到,侯孝贤教她的不是具体的拍摄技巧,而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。这种启发式的指导,让《女孩》既能看到侯氏美学的影子,又能感受到舒淇独特的女性视角。比如影片中对母女关系的刻画,就比侯孝贤的电影更加细腻入微,这大概就是师徒传承中最理想的状态吧?
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
说起来,侯孝贤对舒淇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。作为演员,舒淇在他执导的《最好的时光》里就已经展现出对复杂情感的精准把握。而现在作为导演,她似乎把从侯导那里学到的观察力和耐心都用在了自己的创作中。《女孩》这个剧本打磨了整整十年!这种对作品的执着,不正是侯孝贤导演身体力行的创作态度吗?
我特别注意到影片中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场景。比如小丽躲在衣橱的镜头,光线从缝隙透进来,营造出既安全又压抑的氛围。这种用影像说话的方式,不就是侯孝贤最拿手的吗?舒淇显然学会了如何用镜头语言传递情感,而不是依赖对白。说真的,能在处女作中就掌握这种高级的叙事手法,除了天赋,肯定离不开侯导的言传身教。
侯孝贤给舒淇的,或许不只是导演技巧,更是一种创作的态度和勇气。在商业片当道的今天,敢于拍摄这样一部充满个人印记的艺术电影,需要多大的决心?但舒淇做到了,而且一做就是十年。这让我想起侯导当年坚持拍《悲情城市》时的执着。艺术的传承,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。
侯导的指导真是点到为止,舒淇把握得很好👍
看完这篇更期待《女孩》了,想看舒淇怎么诠释基隆记忆
这种师徒传承太珍贵了,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导演带新人了
舒淇转型导演确实需要勇气,十年磨一剑不容易
侯孝贤那句“从最想说的故事开始”说得真好,简单但深刻
小丽躲在衣橱的描写让我想起《童年往事》里的类似场景
好奇舒淇以后还会继续当导演吗?感觉她很有潜力
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,舒淇真的成长了好多😊
侯氏美学的影响确实很明显,但舒淇加入了自己的女性视角
商业片当道还能坚持拍艺术电影,这份执着值得尊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