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员转型导演有多难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《女孩》:困境中的女孩该如何长大? - H5环球视角

看到舒淇首次执导的电影《女孩》在釜山电影节获奖的消息,说实话,我心里既佩服又感慨。演员转型当导演这件事,听起来挺顺理成章的——毕竟在片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对镜头语言、表演节奏都门儿清。但真正能转成功的,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。记得去年某位资深导演私下说过,十个演员转型,能出一个像样的导演就不错了,这话虽然有点绝对,但确实道出了其中的艰辛。

演员转型导演有多难?

专业壁垒:从执行者到掌控者的蜕变

演员和导演看似都在同一个行业,实则隔行如隔山。举个很现实的例子,演员主要关注的是单个角色和表演细节,而导演要考虑的是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、镜头调度、美术风格等等。这种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转换,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像徐峥在拍《泰囧》之前,其实已经在《疯狂的石头》等作品里积累了不少幕后经验,但真正自己掌镜时还是坦言“压力大到失眠”。

而且现在的电影制作越来越专业化,光是分镜设计就够新手导演头疼的。据说某些资深导演画分镜能精确到每个镜头的光影效果,这种专业素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。演员转型最大的优势可能是指导表演,但电影是门综合艺术,光会调教演员是远远不够的。

市场压力:从被选择到选择者的身份转换

这事儿说起来也挺现实的。作为演员,更多时候是被选择的一方,剧本找上门,片酬谈妥就可以进组。但当了导演,就得操心融资、选角、宣发等一系列琐事。听说某个一线演员转型导演时,为了拉投资喝了整整三个月的应酬酒,最后电影上映时票房还不理想。这种心理落差,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了的。

观众和投资方的期待值也是个问题。大家总会拿你当演员时的成就来衡量你导演的作品,这种比较无形中给了很多转型者巨大压力。你看黄渤拍《一出好戏》,筹备了整整八年,就是怕砸了自己“影帝”的招牌。

创作困境:找到真正想讲的故事

侯孝贤给舒淇的建议特别到位——“从你最想说的故事开始”。但问题来了,在娱乐圈浸淫多年的演员,要找到一个既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观众的故事谈何容易?很多演员转型失败,就是栽在了剧本上。要么故事太个人化,观众get不到;要么太商业化,失去了个人特色。

舒淇这次选择把自己早年的真实经历融入《女孩》,这个决定真的很勇敢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敢这么做的,毕竟把私人经历搬上银幕需要极大的勇气。而且说实话,能找到像白小樱、邱泽这样合适的演员来演绎自己的故事,也需要很好的眼光和运气。

说到底,演员转型导演这条路,光有热情和名气是远远不够的。它需要系统的学习、足够的耐心,还要有点运气。但看着舒淇这样的成功案例,又让人觉得,只要找对方向,这条看似艰难的路也不是完全走不通。毕竟,经历过片场洗礼的演员们,对电影的理解可能比很多人都要深刻。只是这份深刻,要如何转化成导演的语言,确实需要一番苦功夫。

《演员转型导演有多难?》有3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