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动图书车如何改变乡村阅读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车轮上的“小书屋”加速冲刺“最后一公里” - H5环球视角

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流动图书车能开进偏远山村时,我还挺惊讶的。毕竟在印象里,这些地方往往连个像样的书店都难找。但看到杏山坡村那些孩子们围坐一圈专注阅读的画面,突然意识到这辆蓝白相间的图书车带来的不仅是几本书,更像是一扇扇打开的窗户——透过它们,孩子们能看到山外的世界,老人们能找到致富的新思路。这种改变,远比想象中来得更真切。

流动图书车如何改变乡村阅读?

改变从车轮开始

你知道吗?这辆看似普通的图书车一年要跑8万多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两圈还多。它在103个乡镇街道间穿梭,把3000多册纸质书和上万册电子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这些服务中有超过60%都惠及了农村居民。想想看,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,能在车厢里找到《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》这样的专业书籍,这难道不是最实在的知识赋能吗?

流动图书车的妙处在于它的灵活性。管理员李磊说他们会根据服务地点调整书目——去农村就多带农业技术类书籍,到学校就增加儿童读物。这种精准投喂比固定的图书馆更懂村民的实际需求。在杏山坡村那次活动中,光是新办的借阅证就有15个,借出图书200多册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乡村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的信号。

深山里的阅读革命

记得杨佳雪老师那句“同学们早就盼着图书车来了”吗?这句话戳中了我。在藏书有限的乡村小学,图书车的到来简直就像过节。孩子们能接触到学校没有的新书,老师们甚至特意调整课程表来配合——这种对知识的渴望,在城市里反而少见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,流动图书车不只是单向输送,它还接入了城乡通借通还的网络。这意味着村民在车上借的书,可以在市区的便民还书点归还。这种无缝衔接的服务,让城乡之间的知识壁垒被彻底打破。不得不说,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惠民。

现在许昌还在探索“流动车+数字阅读”的新模式,想想就让人期待。当数字技术遇上流动服务,乡村阅读的图景肯定会更加丰富多彩。毕竟,要让文化服务真正扎根基层,就得像这样不断迭代创新啊。

《流动图书车如何改变乡村阅读?》有12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