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快讯 |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|千年水运承古今

你可曾想过,一条流淌了两千五百年的水道,如何串联起半个中国的文明脉络?公元前486年,吴王夫差开凿邗沟,拉开大运河的序幕;隋炀帝贯通南北,元代郭守敬裁弯取直,最终成就了世界上里程最长、规模最大的人工水运工程。2014年,“中国大运河”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流动的文化丰碑。而近年来,从杭州水上巴士上的深情嘱托,到多次实地考察的殷切关怀,总书记始终关注这条千年运河的命运,提出要让它真正成为“人民的运河”“游客的运河”。如今,大运河不仅串起了隋唐、京杭与浙东三大段落,更融合了淮扬、吴越、京津等六大文化片区,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廊。它不只是历史的遗迹,更是生态修复、文化复兴的当代实践。这条河,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?背后又有怎样的国家战略与民生情怀?翻开全文,看千年水道如何奔涌向前,承载古今中国的交汇与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