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关系紧张会终结熊猫租借吗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对华关系恶化 日民众担心“不再有熊猫”

看着上野动物园里那对圆滚滚的熊猫”晓晓”和”蕾蕾”,谁能想到明年二月它们就要踏上归国之路了呢?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日文化交流的观察者,最近的政治氛围确实让人捏把汗。日本民众对熊猫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——记得去年在上野动物园,我看到排队看熊猫的队伍蜿蜒了整整两个街区,孩子们抱着熊猫玩偶的兴奋模样至今难忘。这种跨越国界的萌物魅力,难道真的敌不过政治寒流吗?

中日关系紧张会终结熊猫租借吗?

熊猫外交的温暖记忆

回想1972年,第一批旅日大熊猫”康康”和”兰兰”抵达上野动物园时的盛况,当天就创下了5.6万人次的参观纪录。这个数字至今想起来都令人震撼!半个世纪以来,这些黑白相间的使者确实在两国间架起了独特的友谊桥梁。今年6月和歌山”冒险世界”归还4只熊猫后,日本境内仅存的熊猫就只剩下上野这两只了,难怪当地民众会如此焦虑。

东京都建设局负责人的表态很有意思,他们强调是在与”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”沟通,试图将熊猫租借与政治议题切割。但明眼人都知道,大熊猫作为国家礼物,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动物保护项目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,中国租借给仙台动物园的熊猫”永明”就曾给灾区民众带来莫大慰藉,这种情感纽带岂是那么容易割裂的?

民间情感的微妙天平

那位专程从龟冈市带孩子来看熊猫的土屋先生的心情我很能理解。在京都的民宿里,我就遇到过好些专门为看熊猫而来的欧洲游客,他们甚至把”熊猫观光”列为日本之行的重要行程。据日本观光厅数据,熊猫相关周边产品每年能创造约200亿日元的经济效益,这个数字背后是多少人的美好回忆啊!

不过话说回来,熊猫租借确实需要稳定的双边关系作为支撑。2012年钓鱼岛争端期间,成都大熊猫基地就曾暂停过与日方的技术交流。现在回看当时日本熊猫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失落留言,依然能感受到那种遗憾。如今类似的局面似乎又要重演,真不希望看到孩子们抱着熊猫玩偶时露出的期待眼神最终落空。

那位坚持拍摄熊猫多年的博主高氏贵博说得恳切:”日本有非常多喜欢熊猫的人”。我在东京的熊猫主题咖啡馆里就深有体会——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蹦蹦跳跳的孩童,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熊猫的小故事。这种跨越世代的情感积累,恐怕不是政治风波能够轻易抹去的。

说到底,熊猫就像是两国关系的一面镜子。它们毛茸茸的身影背后,承载的不仅是物种保护的使命,更是民间交流的温度。虽然现在的政治气候让人忧心,但相信总会有冰雪消融的一天。毕竟,谁能拒绝这些黑白团子的魅力呢?但愿明年春天,我们还能在上野动物园看到新的熊猫身影,继续书写这段特殊的友谊故事。

《中日关系紧张会终结熊猫租借吗?》有1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