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交对等措施有何影响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俄外交部抨击日本持续反俄

说实话,俄日之间的这波外交过招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“你打我一下,我还你一下”的游戏,只是这次玩的是真枪实弹的国际关系。俄罗斯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,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外交反制,但细想之下,这种“对等措施”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,涟漪效应远不止眼前这些。

外交对等措施有何影响?

制裁背后的外交博弈

记得去年在东京参加学术论坛时,有位日本学者私下说过:“外交对等措施就像双刃剑,伤敌一千自损八百。”这话现在想来特别应景。日本追随美国对俄制裁后,俄罗斯直接把日本列入“不友好国家”名单,这可不是简单的名号变化——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数据,2022年日俄贸易额直接腰斩,从之前的2.3万亿日元跌到不足1.2万亿日元。更惨的是那些在俄日企,像丰田、三菱这些大公司不得不暂停在俄业务,损失数以亿计。

民间交流的隐形代价

最让我感慨的是那些被卷入政治漩涡的普通人。这次被禁入境的30人里,除了外务省官员,大多是媒体和教育界人士。想想看,那些研究俄罗斯文学的学者,报道俄日关系的记者,他们可能花了十几年建立的专业网络,就这样被一纸禁令切断了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在邮件里向我抱怨:“学术交流本是两国关系的润滑剂,现在连这个渠道都在萎缩。”
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外交对峙真的能达成预期效果吗?从历史经验看,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对俄制裁持续了这么多年,俄罗斯经济确实受到冲击,但政治立场似乎更加强硬了。这让我不禁思考:或许外交对等措施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战,比的不是谁先认输,而是谁的承受能力更强。

看着俄日关系从安倍时代的“温泉外交”跌至现在的冰点,确实令人唏嘘。记得2016年安倍带着经济代表团访俄时,双方还在热烈讨论共同开发远东地区的计划,现在这些合作项目大多搁浅。地缘政治的变化就是这么现实,昨天的合作伙伴,今天可能就成了制裁对象。

说到底,外交对等措施的影响从来都不止于外交层面。它像多米诺骨牌,会推倒经贸、文化、民间交流等一系列板块。短期看可能是政治表态,长期看却可能在两国关系间划下难以弥合的裂痕。俄日这盘棋还要下多久?恐怕要看国际棋局如何变化了。

《外交对等措施有何影响?》有9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