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股息银行股是避险优选吗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差异化特色鲜明,风险边际改善 这家银行价值成色更足 - H5环球视角

说到高股息银行股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“避险”二字。但说实话,把银行股简单等同于避险资产可能有些想当然了。就拿最近备受关注的兴业银行来说吧,虽然它三季度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,还首次推出了中期分红,但投资这事儿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。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尽管兴业银行静态股息率高达5.29%,可它的市净率却只有0.53倍,这恰恰反映出市场对银行股复杂情绪的缩影。

股息率背后的真实故事

表面上看,5%以上的股息率确实诱人,特别是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。但细想一下,为什么市场愿意给出这么高的“收益率”?说到底,还是对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。就拿兴业银行来说,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630.83亿元,但营业收入实际上是同比下降的。这种“增收不增利”或者说“利润增长但收入下滑”的状况,着实让人捏把汗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兴业银行在应对挑战方面确实有不少亮点。比如他们在负债端下的功夫——通过优化存款结构,把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压降了32个基点。这在当前息差持续收窄的大环境下,确实是个不错的成绩。但问题在于,这种成本管控的空间终究是有限的,银行业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
风险真的过去了吗?

兴业银行说风险集中暴露的“高峰期”已过,这个说法挺有意思。从数据看,房地产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、信用卡这三大风险领域确实在收敛,比如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了53%。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还在继续,这些存量风险真的能完全化解吗?我倒是觉得,与其说风险已经过去,不如说银行已经找到了与风险共处的方式。

而且你看,兴业银行专门成立了五个风险防控敏捷小组,连行领导都要亲自挂钩督导,这种阵仗恰恰说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。所以啊,把银行股当成纯粹的避险资产,可能低估了其中蕴含的复杂性。

分红的可持续性值得思考

兴业银行这次推出中期分红,每股分红5.65元,总额达到119.57亿元,这个手笔确实不小。但投资者要思考的是,这种分红力度能持续多久?要知道,分红资金最终还是要来源于银行的盈利能力。如果未来盈利增长面临压力,高股息率能否维持就要打上问号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兴业银行在差异化经营方面确实在下一盘大棋。绿色金融余额2.47万亿元,科技金融贷款1.13万亿元,这些新兴业务的发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期,这些布局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。

所以我的看法是,高股息银行股确实有其投资价值,但把它简单地视为“避险优选”可能过于片面。投资者更需要关注的是银行在业务转型、风险管控方面的实际进展,而不是被表面的股息率所迷惑。毕竟,在投资的世界里,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,这个道理在银行股投资上同样适用。

《高股息银行股是避险优选吗?》有8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