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巴菲特在95岁高龄时对财富的思考方式,和六七十岁时真的不太一样了。这位曾经以”永远不要亏损”为信条的投资者,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在他离开之前,把近千亿美元的身家妥善地传递下去。看着他在最新股东信里坦言”幸运女神不会永远眷顾90多岁的老人”,我突然意识到,长寿对这位投资大师而言,既是上天的馈赠,也是个甜蜜的负担。

想想看,巴菲特的三名子女现在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,这让他不得不重新规划遗产分配的时间表。他在信中提到要”加快向子女管理的三家基金会进行生前赠与的步伐”,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无奈?毕竟,谁能想到自己会活得比子女的黄金管理期还要长呢?这种”白发人送黑发人”的担忧,在超级富豪家庭里显得格外现实。
有趣的是,巴菲特似乎特别在意财富传承的”时机”。他说子女们”现在在经验和智慧方面正值黄金时期,但尚未步入老年”,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在说”得趁他们脑子还清醒的时候把钱交出去”。这种紧迫感,在十年前的他身上是看不到的。毕竟那时候,他可能还觉得自己能永远掌控一切。
不过最打动我的,是巴菲特对”在坟墓里发号施令”的明确拒绝。这位曾经事必躬亲的管理者,现在坦然承认死亡就是终点,财富的最终处置权应该交给活着的人。他说子女们”很可能需要适应周围发生巨变的世界”,这种认知体现了他对未来的谦卑——即便强如巴菲特,也承认自己无法预见所有变数。
说到慈善,巴菲特现在的做法也很有意思。他把大部分财富都捐给了子女管理的基金会,但却不要求他们创造奇迹。他说”他们无需创造奇迹,也不必畏惧失败或失望——这些本是人生常态”,这种宽容的态度,和那个在投资界以严格著称的巴菲特判若两人。或许这就是长寿带来的智慧:认识到完美主义在慈善领域行不通,善意和努力比结果更重要。
看着巴菲特在信中回忆自己1938年差点因阑尾炎去世的经历,再对比现在95岁仍在工作的状态,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长短确实会彻底改变一个人对财富的看法。年轻时总想着积累,年老时却要学会放手;壮年时相信人定胜天,暮年时却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。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现在更愿意谈论”感恩”和”幸运”,而不是复利和估值。
说到底,长寿让巴菲特意识到,财富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数字的增长,而在于它能否在正确的时间,以正确的方式,传递给正确的人。当时间所剩无几时,这位投资大师终于明白,有些东西比收益率更重要——比如给子女留下施展善意的空间,比如承认幸运在成功中的角色,比如学会优雅地放手。这些领悟,可能比他过去90年所有的投资建议都更有价值。
活得越久看得越透,巴菲特现在更懂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了
没想到超级富豪也要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烦恼 😔
子女都六七十岁了还在等继承,这时间线确实有点魔幻
年轻时拼命赚钱,老了才发现放手比赚钱更难
在坟墓里发号施令这个比喻太形象了,确实该让活着的人做决定
看到他说幸运女神不会永远眷顾90多岁的老人,突然有点伤感
从复利估值到感恩幸运,这转变让人深思 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