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埃塞俄比亚爆发马尔堡病毒的消息,说实话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不就是那个被称作“埃博拉表亲”的可怕病毒吗?虽然同属丝状病毒家族,但马尔堡和埃博拉在细节上还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区别。就拿这次埃塞俄比亚疫情来说,实验室检测显示病毒株与东非既往毒株相似,这暗示着病毒可能已经在非洲形成了区域性流行态势。

致命率与临床表现的微妙差异
你知道吗?马尔堡病毒在1967年德国马尔堡实验室首次暴发时,就展现出比埃博拉更“低调”的杀伤方式。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出血热,但马尔堡病毒感染者早期会出现更明显的肌肉酸痛和斑丘疹,这点在安哥拉2005年疫情中特别明显。而埃博拉患者则更早出现胃肠道症状,比如扎伊尔型埃博拉的腹泻发生率就高达90%以上。
说到致死率,马尔堡病毒的数字波动范围确实惊人——从25%到80%!2017年乌干达暴发的疫情死亡率就控制在30%左右,而2005年安哥拉疫情竟然高达88%。相比之下,埃博拉的不同毒株间差异更大,比如令人闻风丧胆的扎伊尔型能到90%,而苏丹型则在50%左右徘徊。
病毒溯源与传播特性
有意思的是,虽然两种病毒的自然宿主都被认为是果蝠,但马尔堡病毒在埃及果蝠中检出的频率明显更高。记得去年在卢旺达暴发的疫情吗?当地卫生部门追踪到感染者都有过洞穴探险史,这提示我们马尔堡病毒的生态循环可能更依赖特定的蝙蝠栖息地。而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链就复杂得多,刚果盆地的疫情经常涉及丛林肉交易这个中间环节。
从基因组来看,马尔堡病毒的基因序列相对稳定,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这次埃塞俄比亚的毒株与既往东非毒株相似。反观埃博拉病毒,其糖蛋白的突变速度明显更快,这也给疫苗研发带来了额外挑战。话说回来,目前两款获批的埃博拉疫苗对马尔堡病毒都无效,这点在实验室交叉保护试验中已经得到验证。
不过话说回来,面对这两种病毒,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?看到报道里说“目前尚无获批的马尔堡病毒疫苗”,再联想到埃博拉已经有好几种疫苗上市,这种研发进度差异确实令人深思。或许是因为马尔堡疫情暴发频率较低,导致相关研究投入相对不足?但愿这次埃塞俄比亚的疫情能推动相关防治工作的进展。
马尔堡这个死亡率波动范围也太吓人了,25%到80%差距这么大
早期症状区别很详细,肌肉酸痛和皮疹确实更容易识别
所以说这两种病毒疫苗不能通用啊,白高兴一场
乌干达疫情控制得不错,看来防控措施很重要
果蝠真是万恶之源,以后去非洲旅游要小心了
基因序列稳定是不是意味着更容易研发疫苗?
看到埃塞俄比亚疫情消息心里发毛,希望不要扩散
科普得很清楚,终于搞懂这两个病毒的区别了👍
埃博拉都有好几种疫苗了,马尔堡居然一个都没有
安哥拉那次88%的死亡率太恐怖了😱
洞穴探险居然有这么大风险,长知识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