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最近看到王沪宁主席在广东调研的新闻,我一直在思考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变化。与其说这是例行公事,不如说这反映了政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。从以前主要关注政治协商,到现在要承担凝聚共识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等多重任务,政协的工作范围明显扩大了。特别是在科技创新、两岸交流、乡村振兴这些具体领域,政协的作用越来越实在,不再停留在会议室里讨论,而是真正走到一线去解决问题。

政协工作的实践转向
这次调研中特别吸引我的是,王沪宁主席走访了前海合作区、民营科技企业和乡村振兴示范点。这种实地调研的方式,反映出新时代政协工作更加注重实践导向。记得去年政协的调研报告显示,超过70%的提案都基于实地考察数据,这和以往主要依赖书面材料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。比如在深圳,他们不仅看规划蓝图,还深入了解企业创新中的实际困难,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确实能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建议。
数字化赋能政协履职
不得不说,现在政协委员履职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。去年全国政协推出移动履职平台后,委员们可以随时提交提案、参与讨论。据统计,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交的提案数量同比增长了35%,而且响应速度明显加快。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:有些委员甚至在调研现场就能通过手机完成提案初稿,这种即时性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数字化不仅提高了效率,更重要的是让政协工作更加透明公开。
凝聚共识的新路径
新时代政协最显著的特点可能是其凝聚共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。就像这次调研中关注台资企业发展那样,政协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。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,政协委员就组织了20多场跨界别协商会,让企业家、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坐在一起讨论。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,比单纯的文件往来更有温度,也更容易达成共识。
说到底,新时代的政协工作正在变得更加务实、更加贴近民生。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,从两岸交流到宗教事务,政协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。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通过一次次实地调研、一场场深入讨论逐步实现的。或许这正是新时代政协工作的魅力所在——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,而是真正融入到国家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中。
政协现在越来越接地气了,点赞!
实地调研确实能发现真问题,支持这种工作方式
移动履职平台用起来方便吗?想了解具体操作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