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COP30这场气候谈判的僵局真是让人揪心。眼看着闭幕时间一分一秒逼近,代表们还在为最终协议争论不休,这种场景让我想起以前那些超时闭幕的气候大会——2019年COP25拖了44小时,去年COP29也晚了33个小时,看来这次又要重蹈覆辙了。最讽刺的是,就在谈判最关键的时刻,会场居然还发生了火灾,虽然火势很快被控制住,但这场意外仿佛成了当前气候谈判困境的隐喻:明明危机迫在眉睫,各方却还在为细枝末节争执不下。

化石燃料议题成为最大绊脚石
你知道吗?这次谈判最核心的矛盾就集中在”mutirão”决议草案上。最初版本明确提出了”脱离化石燃料”的措辞,这本来是个重大突破,但最新草案居然把这个关键表述给删除了!这可不是小事,目前至少有29个国家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这个妥协版本。想想看,当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都退出《巴黎协定》后,其他国家的观望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。说到底,化石燃料背后牵动着太多利益,要让各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,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。
地缘政治阴影下的气候谈判
COP30主席多拉戈说得挺对的,2025年以来的地缘政治局势确实给气候谈判蒙上了阴影。我在想,当大国之间都在较劲时,气候谈判这种需要全球协作的事情就变得特别困难。欧盟气候行动委员胡克斯特拉那句”方案令人无法接受”的表态,其实反映了很多发达国家的不满情绪。但话说回来,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的苦衷——它们需要发展空间,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。这种结构性矛盾,恐怕不是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。
时间不等人,行动迫在眉睫
最让人焦虑的是,就在代表们争论不休的时候,全球各地正在经历着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。多拉戈说”全世界正在关注我们”,这话一点不假。但现实是,谈判桌上每拖延一天,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就少一天。虽然主席还在努力推动达成”三重目标”,可眼看着闭幕时间越来越近,达成实质性协议的希望正在变得渺茫。说实话,我真的很担心这次大会最终会像胡克斯特拉预言的那样,以无协议收场——那对全球气候行动来说,将是个沉重的打击。
说到底,气候谈判陷入僵局不是偶然的。这背后是发展权与环境保护的博弈,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生存的较量。或许正如多拉戈所说,如果各国不强化这个体制,每个人都是输家。但问题是,在利益面前,有多少人愿意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做出妥协呢?
这届气候大会真是越谈越没希望了…
火灾都来了,还在扯皮?天都要塌了!
为啥又要删“脱离化石燃料”这种关键话术?
每次都说时间紧迫,结果还是拖到最后。
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差太远了吧🤔
说白了就是利益博弈,环保只是遮羞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