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石燃料淘汰为何陷入僵局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延迟逾18小时 COP30闭幕式正式启动

看着COP30会场里彻夜不熄的灯光,我不禁在想:为什么淘汰化石燃料这么难?明明已经有80多个国家联名呼吁制定淘汰路线图,明明科学家们反复警告气候危机迫在眉睫,可每次到了关键时刻,谈判总会陷入僵局。这种反复出现的困境背后,其实藏着远比表面更复杂的博弈。

化石燃料淘汰为何陷入僵局?

利益版图的深层裂痕

你知道吗?就在COP30会场外,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代表们频繁出入各个谈判室。他们手里攥着的不仅是谈判文件,更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。像沙特这样的产油国,石油收入占财政预算的60%以上——这哪是在讨论能源转型,简直是在讨论要不要自断经脉!反观欧洲国家,他们推进能源转型的底气来自哪里?北海油田产量逐年下降,可再生能源技术又走在世界前列,转型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抢占未来赛道的机会。

更棘手的是那些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。印度代表私下抱怨说:”我们当然知道要保护环境,但让2亿还没用上电的民众继续生活在黑暗里,这就是正义吗?”这句话像根刺,扎进了每个与会者的心里。发达国家承诺的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至今没有完全到位,却要求所有人同步淘汰化石燃料,这种”何不食肉糜”的态度,难怪会引发强烈反弹。

技术替代的现实瓶颈

说到可再生能源,我们总习惯性地把问题简单化。去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增长惊人,但你知道吗?这些新增发电量仅能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。在航空、航运、钢铁这些”硬骨头”行业,电动化替代方案至今没有成熟。波音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长途航班使用生物航油成本要高出2-3倍——这笔账最终会转嫁给谁?当然是普通消费者。

储能技术更是个大问题。德国在2022年冬天经历过尴尬时刻: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万兆瓦,但在某个无风的周二下午,实际发电量却不到装机容量的5%。如果没有备用燃气电站及时顶上,整个电网都可能崩溃。这种”看天吃饭”的特性,让很多国家在淘汰化石燃料时不得不留后手。

说到底,化石燃料淘汰陷入僵局不是因为人们不想改变,而是现实的重重束缚让转变变得异常艰难。就像巴西总统卢拉说的,我们需要的是”公平过渡”,而不是让某些国家承担不成比例的成本。或许下次气候大会,我们应该先摆出一份详细的转型成本分担方案,而不是继续在措辞上纠缠不休。毕竟,光有理想是不够的,我们还需要找到那条让所有人都能走下去的路。

《化石燃料淘汰为何陷入僵局?》有2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