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中南两国领导人的会晤,我不禁思考起全球南方国家合作这个老生常谈却又迫在眉睫的话题。说实话,这些年来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总是雷声大雨点小,但这次会谈中提到的”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”确实戳中了要害。想想看,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,如果南方国家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状态,恐怕永远都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游戏规则。

突破贸易壁垒的务实之道
中国对非洲建交国实施100%税目产品零关税这个举措,简直就是神来之笔!要知道,去年南非对华出口额约330亿美元,但农产品出口占比还不到10%。如果零关税政策真能落地,像南非的柑橘、葡萄酒这些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将大幅降低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超市看到智利车厘子价格越来越亲民,不就是中智自贸协定带来的红利吗?南方国家之间确实需要更多这样的实质性突破。
产业链协同的无限可能
说到新能源领域的合作,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例子:南非拥有全球75%的锰矿资源,而中国在锂电池制造技术上领先。如果两国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深度合作,岂不是双赢?这种互补性在南方国家之间比比皆是。巴西的农业科技、印度的IT服务、东南亚的制造业,要是能形成协同效应,绝对能让南方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。
不过话说回来,合作不能光靠政府层面推动。去年在迪拜参加气候大会时,我遇到不少南方国家的企业家,他们普遍反映跨境投资的手续还是太繁琐。就像马沙蒂莱提到的”保障中国企业合法权益”,这确实是关键。如果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,谁还敢大胆投资呢?
多边平台的价值重塑
中非合作论坛这类平台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。记得2018年北京峰会时,有个非洲朋友跟我说,这是他们第一次感觉在国际场合”被平等对待”。这种心理认同感,或许正是南方国家深化合作的情感基础。现在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5%,但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却少得可怜,这种局面确实该改变了。
说起来,南方国家合作最让人头疼的可能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。比如在数字经济领域,各国的数据监管政策千差万别。如果能像中南两国在数字经济合作中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标准模式,那对其他南方国家的借鉴意义就太大了。毕竟,制定规则的能力,才是真正的软实力啊。
看着中南合作的蓝图,我突然觉得南方国家的未来未必黯淡。只要找到像新能源、数字经济这样的新赛道,用务实的态度推进合作,谁说不能改写全球经贸格局呢?当然,这条路还很长,但至少现在已经看到了曙光。
这合作真要落实,得先把手续搞简单点,不然企业根本动不起来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