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哈冲突为何难解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以军空袭加沙致逾百人死伤 以哈互指违反停火协议

看着新闻里加沙地带升起的硝烟,我不禁在想: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冲突,为何总是陷入“暴力-停火-再暴力”的死循环?说实话,每次看到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的新闻,都有种深深的无力感。就拿最近这次空袭来说,以色列声称是在回应“武装恐怖分子”的袭击,而加沙方面则控诉以军目标直指平民区。这种各执一词的局面,简直成了冲突的固定剧本。

历史积怨的沉重包袱

要说清楚这场冲突的症结,得从历史说起。1948年的“灾难日”在巴勒斯坦人心中留下的创伤,和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形成了两个平行却对立的苦难叙事。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:双方都把自己视为受害者,都把对方的建国或抵抗视为侵略。这种根深蒂固的敌对认知,让任何妥协都被视作背叛。

地缘政治的复杂棋局

更棘手的是,这场冲突早已不是单纯的以巴双边问题。伊朗通过支持哈马斯扩大地区影响力,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既不能置身事外又顾虑重重,美国则始终是以色列最坚定的盟友。记得有位中东问题专家说过:“加沙的每枚火箭弹都连着德黑兰的决策,耶路撒冷的每项政策都经过华盛顿的斟酌。”这种错综复杂的外部势力介入,让冲突解决变得难上加难。

安全与尊严的两难抉择

以色列民众对安全的渴望与巴勒斯坦人对尊严的追求,似乎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。以色列修建的隔离墙确实减少了自杀式袭击,但同时也切割了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空间。而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,在给以色列平民造成恐慌的同时,也让加沙民众承受着更严厉的封锁。这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,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打破?说实话,看着那些在冲突中失去亲人的平民照片,任谁都会感到心痛。

停火协议一次次签署又一次次被打破,调解方的努力总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。或许真如一位联合国官员私下感叹的那样:“我们不是在调解冲突,而是在管理危机。”当平民百姓不断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,当孩子们在防空洞里度过童年,这种局面真的没有破解之道吗?但愿下一次停火能持续得久一些,再久一些。

《以哈冲突为何难解?》有2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