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应对政策风险?

话题来源: 环球快讯 | 中国商务部:对荷兰主动暂停行政令表示欢迎 - H5环球视角

看着荷兰政府与安世半导体这场拉锯战,我不禁在想: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,怎么就这么难走呢?说真的,政策风险就像海外投资路上的一道坎儿,稍不留神就会栽跟头。就拿这次事件来说,荷兰政府先是动用《货物可用性法案》对安世半导体实施行政干预,后来又迫于压力暂停行政令,这一来一回之间,企业付出的代价可不是小数目。

政策风险的冰山一角

其实安世半导体的遭遇并非个例。记得去年德国政府否决中资收购芯片企业Elmos的交易吗?还有英国政府干预闻泰科技收购Newport Wafer Fab,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:在半导体、人工智能这些敏感领域,政策风险尤为突出。据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遭遇的政策干预案例同比增长了37%,这个数字看着就让人揪心。

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应对政策风险?

有意思的是,这些政策风险往往来得特别突然。就像荷兰这次,先是援引《货物可用性法案》——这个法案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,但它确实能赋予政府否决或修改企业决策的权限。这种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,对企业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。

应对之道:从被动到主动

那么企业该怎么办呢?我觉得首先得转变思维。不能等到政策风险发生了才着急,而是要提前布局。比如在投资前就要对目标国的政策环境做足功课,不仅要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,还要关注政策动向和潜在变化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但这确实是绕不开的一步。

另一个关键点是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。这次安世半导体事件中,中荷双方通过面对面磋商找到了突破口,这说明政府层面的沟通确实重要。但企业自己也要主动,要跟当地政府、行业协会、智库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。毕竟,政策制定者也是人,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诉求。

说实话,我觉得最靠谱的还是本土化策略。企业在海外投资时,如果能更好地融入当地,比如聘用本地员工、与本地企业合作、遵守当地商业惯例,往往能降低政策风险。这就像是在异国他乡交朋友,你越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规则,就越容易获得认可。

说到底,政策风险管理是个系统工程。它需要企业具备敏锐的洞察力、灵活的应对能力和持续的风险意识。就像这次安世半导体事件,虽然行政令暂停了,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,企业还得继续努力。海外投资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,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,总能找到应对之道。

《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应对政策风险?》有7条评论

发表评论